鳌拜(满语:Oboi),中国清初权臣。出身瓜尔佳氏,生年不可考,满洲镶黄旗人,清朝三代元勋,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。以战功封公爵。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,号称“满洲第一勇士”,后半生则操握权柄、结党营私,结果被生擒之后,老死于囚牢中,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。鳌拜的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,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,二哥卓布泰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。鳌拜本人亦随皇太极征讨各地,战功赫赫,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,而且也是皇太极的心腹。
清崇德二年(1637),鳌拜为先锋攻明皮岛,以勇闻。此后屡败明军,1644年清军入关,鳌拜率军定燕京,征湖广,驰骋疆场,冲锋陷阵,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。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
张献忠大西军,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,斩张献忠于阵,因此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,授议政大臣、领侍卫内在(皇帝禁卫军司令),擢领侍卫内大臣,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,教习武进士。自此,鳌拜参议清廷大政。
1661年
顺治帝驾崩,爱新觉罗·玄烨八岁即位,顺治帝遗诏,由索尼、遏必隆、苏克萨哈、鳌拜
四大臣辅政。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,但因索尼年老多病,遏必隆生性庸懦,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
多尔衮旧属,为其它辅政大臣所恶,因此鳌拜才得以擅权。
鳌拜结党营私,日益骄横,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,先后杀死户部尚书
苏纳海、直隶总督
朱昌祚、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,引起朝野惊恐,康熙震怒,最后康熙终设计由一群少年在宫内练习“布库”(即摔跤,
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),鳌拜以为是小孩子的游戏,不以为意,康熙八年(1669年)五月,这群少年将鳌拜擒获。康熙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,廷议当斩,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,效力有年,不忍加诛,仅命革职,籍没拘禁,其党羽或死或革。不久鳌拜死于禁所,其子纳穆福后获释。鳌拜,
瓜尔佳氏,
满洲镶黄旗人,卫齐第三子。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,屡有功。
天聪八年(1634年),授
牛录章京世职,任
甲喇额真。崇德二年(1637年),征明皮岛,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,渡海搏战,敌军披靡,遂克之。命优叙,进三等梅勒章京,赐号“
巴图鲁”。崇德六年(1641年),从
郑亲王济尔哈朗围
锦州,明总督
洪承畴赴援,鳌拜辄先陷阵,五战皆捷,明兵大溃,追击之,擒斩过半。功最,进一等,擢巴牙喇纛章京。崇德八年(1643年),从贝勒
阿巴泰等败明守关将,进薄燕京,略地山东,多斩获。凯旋,败明总督
范志完总兵
吴三桂军。叙功,进三等昂邦章京,赉赐甚厚。
顺治元年(1644年),随大兵定
燕京。世祖考诸臣功绩,以鳌拜忠勤戮力,进一等。顺治二年(1645年),从英亲王
阿济格征湖广,至安陆,攻灭
李自成。进征四川,斩张献忠於阵。下遵义、夔州、茂州诸郡县。顺治五年(1648年),坐事,夺世职。又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
肃亲王,私结盟誓,论死,诏宥之,罚锾自赎。是年,率兵驻防
大同,击叛镇姜襄,迭败之,克孝义。顺治七年(1650年),复坐事,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。
世祖亲政,授
议政大臣。累进二等公,予世袭。擢领侍卫内大臣,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。顺治十八年(1661年),受顾命辅政。既受事,与内大臣
费扬古有隙,又恶其子侍卫倭赫及侍卫西住、折克图、觉罗塞尔弼同直御前,不加礼辅臣。遂论倭赫等擅乘御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,并弃市。又坐费扬古怨望,亦论死,并杀其子尼侃、萨哈连,籍其家,以与弟都统
穆里玛。
初入关,八旗皆有分地。睿亲王多尔衮领镶黄旗,定分地在雄、大城、新安、河间、任丘、肃宁、容城诸县。至是已二十年,旗、民相安久。鳌拜以地确,倡议八旗自有定序,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,当与正白旗蓟、
遵化、迁安诸州县分地相易。正白旗地不足,别圈民地补之。中外皆言不便。
苏克萨哈为正白旗人,与相抗尤力。鳌拜怒,悉逮苏纳海等,弃市。事具苏克萨哈传。又追论故户部尚书英俄尔岱当睿亲王摄政时阿王意,授分地乱序,并及他专擅诸事,夺世职。时有窃其马者,鳌拜捕斩之,并杀御马群牧长。怒蒙古都统俄讷、喇哈达、宜理布於议政时不附己,即令蒙古都统不与会议。
鳌拜受顾命,名列
遏必隆后,自
索尼卒,班行章奏,鳌拜皆首列。日与弟穆里玛、侄塞本特、讷莫及
班布尔善、
阿思哈、噶褚哈、玛尔赛、泰必图、济世、吴格塞等党比营私,凡事即家定议,然后施行。侍读
熊赐履应诏陈时政得失,鳌拜恶之,请禁言官不得陈奏。上亲政,加一等公,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。世祖配天,加太师,纳穆福加太子少师。鳌拜益专恣。户部满尚书缺员,欲以命玛尔赛,上别授玛希纳,鳌拜援顺治间故事,户部置满尚书二,强请除授。汉尚书
王弘祚领部久,玛尔赛不得自擅,乃因事齮而去之。卒,又擅子谥忠敏。工部满尚书缺员,妄称济世才能,强请推补。
康熙八年(1669年),上以鳌拜结党专擅,勿思悛改,下诏数其罪,命议政王等逮治。康亲王杰书等会谳,列上鳌拜大罪三十,论大辟,并籍其家,纳穆福亦论死,上亲鞫俱实,诏谓:“效力年久,不忍加诛,但褫职籍没。”纳穆福亦免死,俱予禁锢。鳌拜死禁所,乃释纳穆福。
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上念其旧劳,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,以其从孙苏赫袭。苏赫卒,仍以鳌拜孙
达福袭。世宗立,赐祭葬,复一等公,予世袭,加封号曰超武。
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高宗宣谕群臣,追覈鳌拜功罪,命停袭公爵,仍袭一等男;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,各旗察奏,录其子孙。鳌拜不仅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,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。崇德八年(1643)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,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。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。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,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。双方争持不下,形势极其严峻。
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,成为这场皇位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。他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、
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,“共立盟誓,愿死生一处”,密谋拥立肃亲王为帝。鉴于当时紧张的局面,鳌拜等严加戒备,密令兵丁守卫门禁,以防不测。
八月十四日,礼亲王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。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,坚决拥立先帝(皇太极)之子,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,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。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,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,按剑而前,齐声说道:“我们这些臣子,吃的是先帝的饭,穿的是先帝的衣,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。如果不立先帝之子,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!”实际上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。在这种形势下,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,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、6岁的福临继位,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。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。福临即位,改明年为顺治元年。当时正值李自成起义军一路进逼北京、即将推翻明王朝之时,满族统治者内部在帝位继承问题上互相妥协,有利于避免祸起萧墙的悲剧,也有利于清军适时入关,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。鳌拜是黄旗的重要代表,当初拥戴豪格,继而拥戴福临,在稳定清朝内部的继承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。